風雨後的盼望

    育幼院的孩子大多來自「失功能」的家庭,若再加上家庭暴力、性侵害,屢次的傷害使孩子們感受不到父母親的愛與家庭的溫暖。而在無法選擇的條件下被安置到機構,卻常因工作人員與同儕間的來去不穩定,讓孩子對人的依附關係失去了信任感與安全感,這樣的結果造成一部分的孩子瘋狂討愛,黏膩討好等種種的行為只想吸引工作人員的目光與注意。而另一部分的孩子認為只要不靠近就不會受傷害,只要不期望就不會有失望,冷漠、距離感、界限、抗拒不合作成為他們最佳的保護色。

     這樣的孩子較難以與他人建立常態化的關係,對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產生的負向影響多半不在乎,在無法滿足天生的心理需求,進轉而追求物質或肉體等感官刺激以尋求滿足,衍生許多不當的問題行為。

   其實這些問題行為的背後呈現的是一個受傷與破碎的個體與心靈,除了需要孩子自我的釋放更新與整理之外,亦需要更多專業的資源以不同的角度進入協助與支持。

    我們深信拉拔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往往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力量。而兒家孩子們的成長,也是需要這群來自各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師資與同工們彼此合作支持孕育下不斷的被滋養著。

     社工、生輔、諮商師、院牧、兩性老師在兒家統稱為老師,上帝安排這群老師在兒家有不同的位份與角色,彼此分工又合作。他們花費了許多時間與孩子們相處,了解孩子們的需求與問題,利用自己的專長陪伴孩子,讓孩子們有些許的改變與成長。

    這樣的改變非單一專業技術或活動方案就可以達成目標,而這股專業力量正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向匯集成為一條大河,這大河充滿能力與力量,慢慢地改變孩子們生命的厚度與方向。

    如同經歷過暴風雨後的大地,雖是滿目瘡痍。但洗禮後的樹木卻帶有平靜中無法醞釀的堅韌與力量。匯集各樣的資源及時間的投入與重建,我們正看見這群孩子的生命在風雨過後,生出不一樣的勇敢與忍耐,在茁壯的路上,開啟一段充滿盼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