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走一哩路 愛讓差異更美麗

   陪走一哩路  愛讓差異更美麗   

  大學一畢業就到聖道兒童之家服務的子茜老師,回想剛進入兒家時的忐忑,初次和這些如同小刺蝟般的孩子們共同生活的經驗,當中有歡笑、有挫折也有令自己感動欣慰的時刻。   

  初出社會 面對挫折

  兒童之家的孩子們,因為過去在生命經驗裡遭受過不同的創傷經驗,無論是被遺棄、信任的破壞、被迫分離等…。在這樣的生存機制下,免不了比同齡的孩子們更多自我保護與防衛機制。這對初來到兒童之家的子茜老師,要更多融入他們的生活,並讓孩子們打開心房,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心力來建立信任。

  回想起剛來院服務不久時,就遇到有孩子逃院的狀況。當時年輕的自己,心裡愧疚無比,不斷問自己:「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讓孩子想離開?」想起前一晚,孩子似乎就有準備逃院的蛛絲馬跡,懊悔自己的警覺性不夠,才讓孩子逃院成功?不斷問自己,當孩子回來後,要怎麼面對孩子?指責?裝作沒事?完全接納?種種的問號與情緒浮上心頭,最後她決定心平氣和地對離院的孩子說:「沒關係,妳回來就好。」   

  教養的試煉  上帝的禮物

  由於帶的是大孩子加上自己也剛畢業,與孩子們的年齡差距不大。就像是個大姊姊卻扮演著替代父母的角色,如何揣摩力道?如何適切的相處?這些挑戰活生生的擺在眼前。加上兒童之家裡的孩子,與一般的青少年又更不相同。更多了解這群孩子的生命經驗後,子茜老師停頓片刻的說:「這群孩子有很多的生命經驗,比我們都多的更多,有時候甚至難以想像。」

  為了讓自己的陪伴擁有更好的品質,她開始大量的進修與裝備自己。不論是閱讀如何與青少年相處的書籍或是參加院裡的在職訓練與工作坊等…,子茜老師回顧這一切時說到:「回想這一路的陪伴,看起來似乎是我在付出,但另一部分,其實孩子也正在形塑著我,讓我內心的力量更加堅強、更加穩定,這些珍貴的特質正是在陪伴當中,孩子們所給予我的禮物。」

  第一次,當這些大孩子們為了做決定而與子茜老師請教時,給予她極大的鼓勵。她才發現,走進這群孩子的心裡雖然需要時間,卻是值得。過去所付出的時間與心力,往往在孩子們遇到抉擇時,妳才能發現,在重要他人的關係裡,孩子將你放在特別的位置。   

  荊棘遍布  擴張境界

  另一位帶國小的錦芬老師所面對的又是不一樣的挑戰。國小的孩子活潑好動,失控的場面每幾天就要上演一次。一開始面對這些失控、吵架、尖叫、互相告狀的狀況時,老師難免在為了維護秩序的前提下,立刻糾正或責備,但這樣的處理在與孩子的關係上卻無法帶來更多的助益。反觀孩子們曾告訴她:「老師,妳好兇歐!」

  為了更有效的幫助孩子,她花了許多時間增進處理衝突的技巧與對話。當孩子們開始失控時,她不再用指責的方式要孩子們立刻安靜,反而,在孩子們心情沉澱後與孩子進行更多的對話,試圖去了解孩子的想法,跟孩子一起找出更好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今,孩子們對錦芬老師說:「老師,妳現在比以前溫柔好多。」   

  傾聽孩子 學習謙卑 陪伴生命

  同時,孩子們也需要更多的被了解。過去,他們所面對的大人常是用指責取代傾聽,精心的陪伴與同理簡直是天方夜譚。小雯剛到院裡時,為了逃避寫作業,把功課藏了起來,騙老師說找不到。在過去,錦芬老師下意識就會有許多的指責或教導,但在與孩子陪伴的這一大段時間後,她看見每個孩子內心都渴望有人可以聽見他們的聲音,並牽著他們的手一起走過失敗去經驗成功。

  在與女孩促膝長談後,她告訴女孩:「每個人都有想偷懶的時候,即使老師也有。但當我們偷懶之後,迎接的常常是更難收拾的後果。」女孩回顧自己,的確在容易放棄中,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這並非他所期待的。在那次的談話後,女孩對老師說:「謝謝老師幫助我想事情,給我一些引導的方向。」

  另一次,小家來了一個注意力不足的女孩。老師信誓旦旦的說:「這沒問題,我帶過這樣的孩子。」但當孩子住進小家後,彷彿一場風暴刮了三個月之久。當下,她才意識到原來有時我們對自己太多驕傲,在每個生命的面前,我們學會了謙卑。在陪伴的歷程裡,使我們成為更柔軟也更寬廣的人。

  陪伴,如此奇妙。陪伴中,我們看見了自己的有限,甚至也看見了生命裡的不堪。在陪伴的生命交織裡,我們將自己的一部分給了出來,如同拼圖般,讓自己也讓對方都更加完整,也成為更有力量、更不一樣的生命!

  用愛陪伴,用時間澆灌,生命像種子般,在時候來臨的時刻,擁有最美的綻放!   

  子茜與錦芬老師在兒家服事一段時間之後,在上帝帶領下進入人生的另一階段。子茜準備進入諮商研究所。錦芬則因結婚關係選擇離家近的育幼院,繼續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