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團體
幼年成長的經驗永遠跟隨著每個人,而在幼年期影響下的潛意識更是影響人們行為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們許多複雜的潛在情緒及內在經驗,時常透過人際關係來呈現。
在團體治療中,孩子們會自然地呈現出其日常的人際關係,在團體中呈現出幼年成長背景及潛意識對人際關係及情緒的影響。
團體整體的觀察上,會看見孩子們的三類型基本假設(basic assumptions) -依賴(dependence)、爭或逃(fight or flight)及配對(pairing)結合人際互動的觀察上,以雅樂姆(Yalom)的此時此地(here and now)互動為依據;在個人內在動力上,以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的內在客體(internal object)為依據。
當孩子處於焦慮狀態時往往相當沒有安全感,這時透過個人內在客體的投射、內射及投射性認同認識他人,所以難以對人信任,在人際上退縮不前,此時便僅能依賴治療者,經由對治療者的依賴而獲得安全感。這時在適度的依賴下,治療者能以造橋(bridging)方式鼓勵孩子們彼此互動,建立信任感,將可降低焦慮及形成一個較安全的環境,而避免團體中成員以爭或逃及配對的方式,來獲得安全感。進而在團體中,因孩子內在客體的移情關係,所導致人際的衝突或愛戀,將透過“此時此地”的互動及回饋,可修正幻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落差,終而使個人對內在客體有更深的領悟,並且將其內化(internalization)與轉化(transformation)達成人際模式之覺察及個人內在世界之成長。